2021年最新全球癌癥數據指出,實體瘤約占癌癥的90%,但ClinicalTrials.gov提供的數據顯示,與前幾年類似,細胞療法大多數試驗都集中在血液系統(tǒng)惡性腫瘤,針對實體瘤的試驗占40%,其中大多數處于早期階段。這反映了實體瘤仍然是細胞免疫治療的難點。
不過,在利用細胞療法攻克實體瘤的道路上,學術界和產業(yè)界不斷克服困難,最近一些早期臨床數據也顯示出希望。未來,占比90%的實體瘤無疑將成為各大細胞免疫療法抗癌主戰(zhàn)場。
部分實體瘤細胞療法結果
來源: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中國和美國在細胞療法領域可以說是齊頭并進,主導著細胞療法的發(fā)展。上周,4天國內有3家布局實體瘤的細胞療法公司完成融資,融資金額超3億元,而每家公司都擁有不同的針對實體瘤的有力武器。相比于在血液瘤治療上成績斐然的CAR-T,針對實體腫瘤,業(yè)內普遍認為能夠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的TCR-T細胞療法更具治療潛力。然而,如何快速、精準、有效的為患者提供TCR-T細胞治療藥物是困擾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一大痛點。10月14日,專注于實體瘤TCR-T細胞治療藥物研發(fā)與產業(yè)化的新景智源生物科技(Neowise Biotechnology)完成億元規(guī)模A輪融資。本輪融資由泰福資本領投,國藥資本跟投,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TCR-T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(fā)、工藝開發(fā)以及GMP生產車間的建設。新景智源創(chuàng)始人兼CEO彭松明博士曾于2016年在加州理工學院工作期間,首次從腫瘤病人血液樣本中直接分離出能夠識別病人腫瘤的T細胞,并作為科學創(chuàng)始人之一參與創(chuàng)辦了腫瘤新抗原細胞治療公司PACT Pharma,領導團隊開展個性化免疫治療產品研發(fā)、IND申報與I期臨床工作。依托創(chuàng)始團隊的豐富經驗,新景智源希望通過自主研發(fā)的高通量抗原-抗原受體篩選技術,大量分析患者樣本,從而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抗原-抗原受體配對關系數據庫(Paired Antigen-TCR library)?;诖藬祿?,新景智源能夠快速挑選出準確識別實體瘤的抗原受體(TCR),對腫瘤患者的T細胞進行編輯、擴增和功能鑒定,回輸高特異性識別患者腫瘤表面抗原的T細胞。據悉,圍繞中國人群高表達的HLA亞型,公司在過去一年里完成對上百個pMHC-TCR pairs的驗證,并在過程中建立起從發(fā)現到驗證的高通量計算和實驗平臺。百圖生科CEO劉維表示:“作為投資人和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,我們期待給公司帶來更多的臨床資源和計算資源,爭取和公司一起建成世界上最大的T細胞抗原-抗原受體數據庫,提高當前TCR-T AI design的準確性,將實體瘤TCR-T藥物發(fā)現的‘大海撈針’變成‘按圖索驥’。”CAR-T和TCR-T占據癌癥領域細胞免疫治療的半壁江山。然而前者對實體瘤療效有限,后者則受到MHC的限制。一種整合CAR-T與TCR-T技術優(yōu)勢的新技術——STAR(synthetic T cell receptor and antigen receptor)-T應運而生。STAR-T由清華大學醫(yī)學院林欣教授團隊開發(fā),該技術比傳統(tǒng)的CAR-T細胞表現出更好的腫瘤浸潤性和更高的抗原敏感性,且具有類似天然TCR樣信號傳導所賦予的有利特性,但不受MHC I限制,可能為治療難治性實體瘤提供臨床益處。來源:華夏英泰官網(上)和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(下)
此外,STAR具有抗原特異性,在無抗原的條件下,STAR不會觸發(fā)強直信號傳導(tonic signaling,抗原非依賴性信號傳導,是導致T細胞衰竭的常見原因)。因此,STAR-T在體內具有更好的持續(xù)性。10月11日,由林欣教授創(chuàng)立的華夏英泰宣布完成超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。本輪融資由華創(chuàng)資本領投,所得資金將用于公司雙靶點血液瘤STAR-T項目的臨床試驗推進、實體瘤STAR-T管線的開發(fā)和臨床研究開展,以及產業(yè)化建設等。清華大學醫(yī)學院林欣教授、華夏英泰創(chuàng)始人(來源:華夏英泰官網)成立于2018年3月的華夏英泰是一家聚焦細胞免疫治療領域,從亟待滿足的醫(yī)療需求出發(fā),針對多種疾病的產品開發(fā)及商業(yè)化的創(chuàng)新藥研發(fā)企業(yè)。公司擁有兩大獨有技術平臺STAR-T和enTCR-T,以及成熟的工藝開發(fā)及質量控制的產業(yè)化平臺。華創(chuàng)資本合伙人熊偉銘表示:“我們非常認可華夏英泰STAR-T和enTCR-T兩大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平臺,STAR的結構最大程度地保留了T細胞受體的天然結構,在實體瘤治療上展現出強大的潛力,且具有天然雙靶點的優(yōu)勢,將開啟T細胞免疫治療的新時代;enTCR-T突破了常規(guī)TCR-T特定功能性序列的獲取等難題,實現TCR-T細胞治療的產業(yè)化……華創(chuàng)資本非常榮幸此輪加入華夏英泰,與公司一起基于技術平臺和IP優(yōu)勢,打造“新一代”全球化創(chuàng)新細胞治療藥物,造福患者,探索中國創(chuàng)新藥的全球化之路?!?/span>腫瘤浸潤淋巴細胞(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, TIL)是指從腫瘤組織中分離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,在體外培養(yǎng)和大量擴增后回輸到病人體內的療法。TIL由免疫界泰斗Steven A.Rosenberg及其團隊發(fā)現,相比于CAR-T細胞療法和PD-1/PD-L1抗體,具有多靶點、腫瘤趨向和浸潤能力強、副作用小等優(yōu)點。TIL療法不僅在安全性更勝一籌,還可以有效攻克實體瘤。目前TIL療法已在全球開展針對轉移性黑色素瘤、鼻咽癌、頭頸部鱗狀細胞癌、膽管癌、卵巢癌、非小細胞肺癌、腦膠質瘤等多種實體瘤的臨床試驗。值得關注的是,8月12日,Nature子刊上一篇關于TIL療法的研究顯示,對于PD-1治療后進展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,在使用TIL療法后,部分獲得了長期緩解。更令人振奮的是,兩名患者的腫瘤完全消失,并且持續(xù)緩解一年半以上。據動脈網10月11日報道,致力于TIL療法開發(fā)的勁風生物已完成千萬美元 A 輪融資。本輪融資由道彤投資領投,所得資金將用于推動其產品管線進入 IND 階段以及開展 I 期臨床試驗。勁風生物于 2020 年初由企業(yè)家兼科學家于福利博士發(fā)起創(chuàng)立,旨在通過將多組學/生物信息學/人工智能與細胞療法進行無縫整合,發(fā)展 TIL 療法在臨床上的應用,治療治愈實體腫瘤患者,提升患者生命質量。勁風生物創(chuàng)始人&CEO于福利博士(來源:動脈網)成立之初,勁風生物就得到了該行業(yè)領域的知名專家——美國科學院院士,貝勒醫(yī)學院遺傳系系主任Brendan Lee 教授的認可。他也是勁風生物的天使投資人兼科學顧問。該公司其他知名科學顧問還包括貝勒醫(yī)學院細胞治療系主任Helen Heslop教授、醫(yī)學專家陸舜教授。于福利博士表示:“21世紀,無論是在個體患者層面還是社會層面,應對、攻克癌癥的命題十分緊迫。勁風生物核心團隊正集中精力、全力以赴地開發(fā)針對實體腫瘤的高效細胞療法。我們希望通過將‘bench’(實驗室研究)與‘bedside’(臨床實踐)進行最快結合,快速從技術開發(fā)和POC(Proof ofConcept)轉向臨床研究,不斷迭代公司技術以提高產品的臨床有效性?!?/span>勁風生物計劃在2022年初將其部分產品管線推進臨床,爭取在年底落成占地幾千平米GMP車間的建設并加速團隊的擴建。攻克實體瘤,細胞療法勢在必行。除了TCR-T、STAR-T、TIL,NK細胞療法在實體瘤中也有涉及。另外,即使是不太“擅長”該領域的CAR-T療法,也在科學家們的不懈探索下逐漸克服技術壁壘,向實體瘤戰(zhàn)場邁進。期待未來細胞療法能為實體瘤患者帶來更多福音。
參考資料:
1# Samik Upadhaya et al. The clinical pipeline for cancer cell therapies.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. (2021)
2# 首發(fā)| 新景智源完成億元規(guī)模A輪融資,專注實體瘤領域TCR-T免疫細胞治療(來源:醫(yī)藥魔方)
3# 華夏英泰完成超2億元B輪融資,加速開發(fā)創(chuàng)新型細胞治療藥物,針對晚期癌癥患者臨床需求(來源:醫(yī)藥魔方)
4#【首發(fā)】TIL療法公司勁風生物宣布完成千萬美元A輪融資,道彤投資領投(來源:動脈網)
5# Benjamin C. Creelan et al. Tumor-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reatment for anti-PD-1-resistant metastatic lung cancer: a phase 1 trial. Nature Medicine.(2021)